圣德太子,日本飞鸟时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。是用明天皇次子,母亲是钦明天皇之女穴穗部间人皇女。作为推古天皇时的摄政大臣,与苏我马子共同执政。圣德太子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派遣遣隋使,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、制度,制定“冠位十二阶”和十七条宪法,意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。圣德太子笃信佛教,其执政期间大力弘扬佛教。

       公元600年向朝鲜半岛派遣新罗征讨军,意图让新罗向日本纳贡。公元601年圣德太子为了摆脱苏我氏的掣肘,开始营建斑鸠宫,开始对旧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大王的法权、人事权、政治权、外交权等权力,改日本固有的豪族联合政权制为君主专政制。公元602年再度向新罗派遣征讨军。以圣德太子的同母弟来目皇子为将军,在筑紫聚集2万5千大军,准备渡海时来目皇子去世。之后任命圣德太子的异母弟当麻皇子为新罗征讨将军,当麻皇子以妻子去世为理由返回藤原京,结果远征新罗的计划中止。也有说法认为这次新罗远征计划的目的在于强化天皇的军事控制力,并不是真正的要讨伐新罗。公元603年12月5日,圣德太子设定“冠位十二阶”,不论出身只以才能高低为标准录用人才。目的是为了摆脱氏姓制,加强中央集权。公元604年4月3日,据《日本书纪》记载“夏四月,丙寅朔戊辰,皇太子亲笔作宪法十七条”。强调豪族们要作为臣下而尽忠,服从天皇,尊奉佛法。

       “宪法十七条”最集中地反映了圣德太子的政治思想。“宪法十七条”重点放在“和为贵”、“崇君”、“公正”与“尊三宝”上。和为贵是为了缓和豪族之间、豪族与皇族之间的矛盾;“崇君”是为了树立天皇的权威,要求大家服从天皇的意志;“公正”是为了让官员服从天皇统治秩序;“尊三宝”是为了统一信仰,统一思想。“宪法十七条”广泛地引用了大陆的儒学、法家、道家的典故或成语。冠位十二等同样也是引用了儒学的五德来区分官阶。十二等分别为大德、小德、大仁、小仁、大礼、小礼、大信、小信、大义、小义、大智、小智。冠服则以紫、淡紫、青、淡青、红、淡红、黄、淡黄、白、淡白、黑、灰等不同颜色及其浓淡来区分。那么为什么把宪法限定为十七条呢?这是因为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的说法,阴的极数为八,阳的极数为九,十七乃阴阳之和、天地之道。官位十二等表示干支十二属性,乃天地之循序。

       由此可见,圣德太子的政治思想是想借用儒学的道德观念、阴阳五行学说的自然规律理论阐明王权、君主制度的合法性。公元605年圣德太子移居斑鸠宫。公元607年圣德太子一改以往的强硬外交政策为睦邻友好政策,派遣小野妹子、鞍作福利为遣隋使,向大隋递交国书,加强与大隋的友好往来,同时试图改变日本对大陆政权历来的屈从关系,以平等的地位往来,借此机会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。第二年,大隋使者裴世清回访日本。

       圣德太子笃信佛教,至公元615年编著成《三经义疏》。公元620年圣德太子与苏我马子一起编纂成了《国记》、《天皇记》等书。公元622年为在斑鸠宫病倒的圣德太子祈祷的圣德太子妃膳大郎女于2月21日去世,第二日的22日,圣德太子去世,仿佛是追随膳大郎女而去。

接下来我们将会陆续为大家介绍日本教育日本留学、日本饮食等,感兴趣的小伙伴请关注移民公司梧桐海外哦~~~